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气,大寒过后就是来年四时之始的立春了。这时气温最低,寒气至极,所以名为“大寒”。大寒又为新年六气之开始,所以壬寅年的六气实际上就是从今天开始的。
壬寅岁(年1月20日~年1月20日)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凡此少阳司天之*,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壬寅年五运六气分析
是壬寅年,「丁壬化木」所以大运是木运;而「壬」又为阳干,故木运太过。壬年比较特殊,主客运相同的,第一运是木运,由此往下推,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第二运为火,后面相继是土运、金运、水运。主运和客运叠加起来,形成如下格局:初运:主运为木运(风),客运为木运(风)——大寒日起(年1月20日-年4月2日),具体时辰是申初初刻起。
二运:主运为火运(热),客运为火运(热)——春分后第十三日起(年4月2日-年6月15日),具体时辰是申正一刻起。
三运:主运为土运(湿),客运为土运(湿)——芒种后第十日起(年6月15日-年8月30日),具体时辰是酉初二刻起。
四运:主运为金运(燥),客运为金运(燥)——处暑后第七日起(年8月30日-年11月11日),具体时辰是酉正三刻起。
五运:主运为水运(寒),客运为水运(寒)——立冬后第四日起(年11月11日-年1月20日),具体时辰是戌初四刻起。
壬寅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壬寅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每年主气相同,客气循环变化,今年壬寅年的客气第三气是少阳相火,主管上半年;客气的第六气是厥阴风木,主管下半年。这样又形成以下情况: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大寒-春分(年1月20日-年3月20日)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春分-小满(年3月20日-年5月21日)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小满-大暑(年5月21日-年7月23日)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大暑-秋分(年7月23日-年9月23日)
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秋分-小雪(年9月23日-年11月22日)
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小雪-大寒(年11月22日-年1月20日)
所以壬寅年气候特点: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就是说,壬寅年六气以风为主,不仅全年风大,而且还会风纵火势,火借风威,导致气温相对偏高,春天来得也比较早。即使有倒春寒的现象,被风热一吹,也成不了气候。到时,或许全球变暖仍然是热议的话题。年全年“六气”概况▼初之气(大寒1月20日至春分3月20日):
主气:厥阴风木
客气:少阴君火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此际一切寒性病*类流行感冒皆当潜踪矣。木火相生,温气胜寒,血热妄行,金气不敛。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至小满5月21日):
主气少阴君火
客气太阴湿土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至大暑7月23日):
主气少阳相火
客气少阳相火
三之气,天*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至秋分9月23日):
主气太阴湿土
客气阳明燥金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至小雪11月22日):
主气阳明燥金
客气太阳寒水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固密。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至大寒1月20日):
主气太阳寒水
客气厥阴风木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壬寅年生活作息要点壬寅年气候大环境对人产生的健康影响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第二,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这两句话来源《*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个问题,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