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机器人、云生活、数字零售...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智能科技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冲击。而对于使用着高科技产品成长起来的“00后”们,智能科技更是早已深度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
在4月上海科技大学举办的本科招生说明会上,许多高中生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对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实践经历。但同时,面对丰富的专业选择机会,大家也有疑问与困惑:智能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智能设计师的日常,和技术开发者的日常,有什么区别?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智能科技的应用,哪一个更适合我?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通过三个风靡全球的智能产品开发案例,为大家揭开智能设计师和科技产品开发的神秘面纱。
#1
ThestoryofiPhone
智能设计师必备的第一个素质,是识别智能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设计师让科研技术走出实验室,以产品的形式服务社会大众。第一个故事,就让我们来讲讲大家最熟悉的产品——iPhone与它背后的关键技术——多点触控(Multi-touchtechnology)。
长按、双击、拉伸...如今我们早已习惯通过手指的动作操控智能手机屏幕,这背后的技术核心就是多点触控。你可能知道,乔布斯打造的第一代iPhone是触屏智能手机的鼻祖,但触屏技术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应用,其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图片来源:iMore
年,世界上第一块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屏幕诞生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随后的近30年中,尽管各大制造商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主流的触摸式产品的设计思路,如PalmPilots和Windows平板,仍然需要笔或触针,很少有制造商思考过触摸式产品的其他可能。
年底,苹果内部的一位工业设计师DuncanKerr敏锐地发现了多点触控技术暗藏的机遇。作为一位拥有工业设计和机械工程双重背景的复合型设计师,Kerr在闲暇时常常思考如何将新技术与设计相结合。他很快意识到,多点触控技术,或许就是苹果团队一直在寻找的,鼠标和键盘之外的一种全新的输入方式。
Kerr将这一想法汇报给了苹果的设计副总裁JonathanIve和工业设计团队的同事们。所有人都被迷住了。年末,苹果正式启动了智能手机开发的计划,工业设计团队和软件开发团队开始全力合作,这一神秘的项目被代称为“PurpleProject”。
JonathanIve最早的iPhone手绘草图
图片来源:CultofMac
如今,距离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智能手机市场下一个颠覆性创新的机会会在哪里?
利用聚焦超声、人工智能预测、神经认知分析等技术的“空中触觉反馈”(Mid-airHapticFeedback)的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将不再需要通过接触式的输入进行用户交互?
图片来源:imec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是否真的能够实现“用意念控制手机比用手指还快”?
埃隆·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研究如何通过芯片将大脑与智能手机连接起来
图片来源:Neuralink
这些无尽的可能性,让我们交给下一代年轻的“智能设计师”们去探索吧。
#2
ThestoryofRobocoaster
智能设计师必备的第二个素质,是发现智能科技的创新性应用场景。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在科技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师的参与程度仅限于产品的外观、界面和包装的设计。第二个故事,就让我们看看打破常规的设计,如何为司空见惯的工业机器人赋予全新的意义。
谈到机器人,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