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要“敞开心扉”,但要是真的敞开了“心门”如果关不上了可怎么办?日前,患者于先生就因为想切除右侧胸壁神经纤维肉瘤但又担心切除后右肺裸露而犯了难。而这一切,医院灼伤整形科皮肤损伤整合门诊迎刃而解。
原来,于先生罹患右侧胸壁神经纤维肉瘤多年,由于该肿瘤切除之后很容易复发,所以患者并没有及时就医。这一次,它长到了乒乓球的大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于先生不得不选择手术。
高能!滑动查看真实图片
神经纤维肉瘤是较少见的一种肿瘤,发病年龄以青年和中年多见,进展较慢,一般为无痛瘤肿块,有些病例先有患肢的疼痛,而后出现肿物及受累神经源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以广泛切除为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除影响生活外,还可能发生肿瘤转移。
由于此类皮肤软组织肿瘤没有具体针对性的科室可以看,病人常常找不着“北”。且于先生此次的肉瘤已经较大,术后创面是否能很好的“关上”也是个大问题。经多方打听,医院灼伤整形科副主任医生窦懿。
经过检查和沟通,于先生向窦医生表达了希望扩大切除范围,以降低肿瘤复发概率的愿望。但由于其神经纤维肉瘤所处的位置在胸壁,做扩大切除手术可能需要进入胸腔,于是窦医生请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任健会诊。任医生表示,患者可以做扩大切除术,但切除后右侧胸壁缺损可能会导致右肺裸露,必需要有很好的皮肤修复,为患者关上“心门”。
高能!滑动查看真实图片
“你们只管根据需要把肿瘤清除彻底,无论伤口暴露多大我们都负责关闭”擅长皮瓣整形手术的窦医生表示。手术前,根据任医生估计的手术范围,窦懿精心设计关闭方案,在灼伤整形科和胸外科的联手下,于先生的手术方案妥妥地的定了。
术中,随着患者肉瘤的切除,裸露的右肺上下起伏,印入大家的眼帘。窦懿根据手术方案,在患者肿瘤切除后产生的继发创面附近,找到一根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并以它为血供血管设计了大小为8cmx9cm的皮瓣(“皮瓣”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脂肪、肌肉、骨骼等,比普通取皮难度更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分离和“缝制”,于先生起伏的右肺被皮瓣完美覆盖了,裸露的“心扉””被关上了。一周后,于先生伤口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了。
高能!滑动查看真实图片
据窦懿医生介绍,穿支皮瓣技术是指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与传统的植皮、带蒂皮瓣手术方法相比,穿支皮瓣技术使得皮瓣手术进入了“自由王国”,能够在身体任何有动脉穿出的小分支的部位进行皮瓣设计,对暴露的骨骼、肌腱、植入物等进行有效覆盖,能够减少供区损害,但是对手术医生的技能要求更高,需要定位、分离细小血管穿支和保证皮瓣血供。而对患者而言,这个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还美观。
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医师张勤表示,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对外科、胸外科而言都是“小试牛刀”的常见手术,但此前大家常为手术后出现的胸壁等大伤口覆盖烦恼。医院灼伤整形科自年起,致力利用烧伤修复技术为其他科室手术时骨外露,肌腱外露,钢板、人造血管等植入物外露和脏器外露的伤口做修复重建,解决因手术过大伤口无法修复。皮肤损伤整合门诊的开设,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跨学科创面覆盖难题,在术前为患者设计好手术切除与覆盖方案,解除患者担忧,也为相关学科做更大手术提供支持。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有时候单打独斗并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结果,而医院多学科整合门诊的实践,为跨学科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患者获益更多。
医院烧伤整形科
难愈伤口及皮肤外伤专病门诊
每周二下午
素材提供
灼伤整形科
编辑
唐文佳
挂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