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整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航天育种中心陈志强航天育种必须协同攻关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航天育种中心陈志强:航天育种必须协同攻关


当前位置:    正文


航天育种中心陈志强:航天育种必须协同攻关


发布日期: 来源: 浏览次数:125


航天育种必须协同攻关


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


陈志强(左)在试验场记录数据。


■本报 朱汉斌 ■通讯员 吕剑红 栗弘儒


近日, 航天育种 作为一个单独版块,在 2014年世界大会 上进行了展示,引来无数关注。


1987年8月5日,一批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搭载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成功进入太空,开启了我国通过空间诱变进行植物航天育种之旅。


27年过去,当年的一项科学试验,而今已发育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大项目,建设了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 航天育种中心 ),并在空间诱变育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国际领先成果。为此,日前专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 没有钱,搞不了科研;没有同行们的齐心协力,则出不了成果 。对于陈志强和他的同行们来说,协同作战是航天育种工程化、产业化的前提。


据了解,航天育种中心坐落于华南农业大学校内,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去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不仅成为国内惟一从事植物航天育种的国家级工程化研究平台,也是广东省属高校第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植物空间诱变,除了中科院系统,华南农业大学算是国内比较早的。 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


为了观察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陈志强和助手们每天奔忙在试验田与实验室之间。经过五年的努力,航天水稻优质新品种 华航一号 于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我国航天育种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航天育种中心成立,更是如虎添翼。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2年 中心 所培育的品种累计推广932.05万亩,累计为农民增收近十亿元。


陈志强把其团队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坚持。 育种是一项枯燥而单调的行当,需要常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从众多材料中比较、筛选,年年有希望,年年有失望,充满着艰辛与坎坷,特别需要滴水穿石的坚持 。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当年学友送给陈志强的诗,已成为他搞科研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动描写我国一代代育种科研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每克种子进行航天搭载,一次需要500元~1000元,无疑这是一种成本高昂的 育种 方式。


但是, 平台是国家的,必须体现它的开放性和公益性。让同行兄弟们的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是我们的职责 。陈志强特别强调自身的社会和义务。如今,在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下,通过航天育种中心进行的各项技术和种质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呈现常态化。


据悉,三年间,航天育种中心利用自身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为其主持的 863 计划项目的各参加单位以及长期的合作单位鉴定筛选育种群体39批次,近50000份个体,为合作单位开放平台仪器设备使用1000多台次,有效地促进了这些单位的技术与育种进步。


《中国科学报》 ( 第11版 综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